专业委员会
+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世界语活动简介+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世界语活动简介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5-01-03 14:14
中国医学世界语的发展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一个部分,中国世界语运动是它的发展平台和土壤,跟随着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成熟而不断成长;中国医学世界语又是国际医学世界语的一个部分,以世界语为工具,在世界的医学领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践行世界语造福人类的宗旨。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医学世界语的成长、发展也同样经历了起伏和几代人矢志不渝的努力,中国医学世界语的发展凝聚着他们的信念与理想,是他们不忘的初心。对此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根据所能触及到的信息资料,回顾梳理中国医学世界语的发生、成长、发展中的主要活动并以此鼓励有更多的医学世界语者们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本文将分别通过上世纪中国医学世界语的出现与发展,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的成立,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的诞生,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的活动,中国医学世界语者与国际医学世界语组织的交流五个方面,真实地回顾总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中国医学世界语的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绩。
1.上世纪中国医学世界语活动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医学世界语活动的形成得益于中国世界语事业的兴盛与发展,上世纪80年代中国掀起了新一轮世界语学习热潮:贵阳、重庆、淮南等函校招收了数以万计世界语学员,各地市开办了众多的世界语学习班,在全国各地的医学工作者参加了世界语学习,并为它的理想和语言特点所吸引。随着全国世界语学习运动的发展,中国医学世界语者积极参加当地省市世界语学习活动,在各省市涌现了一些医学水平较高、有一定语言水平,热爱世界语的医学工作者。当时比较有影响的科技世界语活动是中国科学院世界语协会组织的全国世界语科技大会,国内医学世界语者积极参加充当了主力,或主持论文演讲大会或在会议上宣读医学论文,特别是北京及安徽、广州的医学世界语者参与了活动。
80年代初中国高年资医学世界语者焕发活力,积极联络国内医学世界语者开展活动,1984年当时具有留日背景、著名报刊主编经历的温州中医大家俞天农医师在温州开办世界语班,创办《医学通讯》,加强同全国医学世界语者的联系,后成立了中国医学世界语通讯小组,小组的一些成员还编辑、出版世汉对照的《医学世界语文选》(电脑打字油印,共二辑),此后医学世界语者在一些全国性的世界语会议上组织专业座谈会,一方面进行学术交流,一方面探讨如何推进中国的医学世界语活动。
1986年俞天农、涂冰、朱文荣、崔之骎、顾建华、赵中勤、彭健君等成立了医学世界语小组,赵中勤等人在《新疆医学》杂志上连载“医学世界语讲座”,在医务工作者中宣传推广世界语,在该小组的基础上他们又组建了中国医学世界语学会筹备委员会。同年7月,该筹备会在北京举行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上,协助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UMEA)成功地组织了UMEA年会。会上波兰克拉科夫哥白尼医学院向中国医学世界语学会筹委会颁发了尼古拉·哥白尼奖,表彰了该会他们在医学界推广世界语所取得的成绩。
尽管当时成立中国医学世界语组织工作遇到了困难,但中国医学世界语者的努力还在进行。1992年在武汉汉口,广州一军大涂冰、魏树林教授、武汉汉口铁路医院彭建君医师、新疆医学院李典明、赵中勤教授、蚌埠铁路中心医院王迪生药师、重庆某医院黄素坤医师、新疆军区医院杨洁医师及其北京军队医院工作的医学世界语者相聚见面,对中国医学世界语在各地的发展进行了交流,对成立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事宜进行了初步商议。这期间武汉的彭建君对内对外做了大量的工作。
1993年在广州医学世界语活动积极开展,广州一军大涂冰、魏树林教授在一军大开办医学世界语研讨班,医学世界语者用世界语撰写、宣读论文,现协会领导陈建生医师曾参加会议并宣读了他所撰写的世界语医学论文。
2. 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CHMEA)的成立
随着医学世界语活动增加,有信念、有一定语言能力与专业水平人员涌现,展现着活力并聚集着能量,一个医学世界语者的组织自然在酝酿之中。1994年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ĈMEA),应运而生,在山东枣庄,枣庄市领导分管副市长、全协副秘书长祝明义莅临成立大会,会上选举了以中国著名妇产科学专家、世界语者涂冰教授为会长的协会领导层:会长:涂冰教授;副会长:山东医科大学王勇(永)惕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崔之骎教授、彭建君主治医师;秘书:药学专家魏树林教授、崔国庆主治医师及其常务理事(共11人)。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ĈMEA)的成立开启了中国医学世界语组织活动的历史,也向世界语界展现了医学世界语者的形象与阵容。现医学委员会的负责人崔国庆、王迪生、杨晓培、陈建生也参加了枣庄成立大会,王迪生还代表安徽省世界语协会宣读了贺词。枣庄世界语协会为大会召开提供了会务支持。
据相关资料统计入会会员200人左右,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还有地区性的医学世界语小组。随着中国世界语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医学世界语者不仅努力提升语言水平,他们用世界语撰写论文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在国际医学世界语杂志上发表,积极与国外医学世界语者联系并表现了较高学术水平。崔之骎参加了74届英国国际世界语大会,王迪生参加了76-挪威国际世界语大会,与国外医学世界语者进行了面对面的医学世界语交流。顾健华、崔之骎教授荣获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颁发的UMEA-SHINODA奖,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UMEA)在中国设立了国家代表(Landa Delegito),彭健君先生被指定为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UMEA)的中国代表。
这时期,中国医学世界语活动又达到了自建国以来的一个新高潮,中国医学世界语者探讨了医学世界语专业翻译工作,用世界语著书立说,开创了医学世界语专业翻译与写作的新阶段。这期间,新疆医学院药学教授赵中勤翻译出版了《我们的身体——通俗人体解剖物理学》,江西中医学院顾建华教授主编了《汉世英法中医术语词典》(顾健华,崔之骎、彭健君、魏树林、王迪生、黄素坤等共14人参与编写);彭建君编写了《汉世针灸手册》;崔之骎编写了《植物药双语词典》;王迪生撰写了世界语版《中国传统药膳》。这些世界语专业书籍的出版为中医世界语翻译摸索一条可行之路,为日后的专业翻译奠定了初步基础。据相关资料统计1984年到1994年中国医学工作者在《国际医学杂志》发表的中西医论文达100多篇。
进入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全方位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人们的意识与观念,也同样对中国医学世界语带来了冲击,加上人事变迁,与各省市世界语协会一样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进入了沉寂阶段,人去物非。但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国内医学界仍然有少数世界语者,不忘初心,坚守世界语的学习与运用,使得中国医学世界语得以薪火相传。
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深入开展,社会的经济活力与文化活力开始涌现,全国各省市的世界语活动也开始“回暖”,上海、北京、安徽等地有医学世界语者感到了新春的到来,开始“热身”,上海崔之骎教授等经常参加上海市的世界语活动,中国中医翻译学会两次邀请他交流世界语医学翻译经验,2006年崔之骎教授参加国际自然疗法协会(INA)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自然疗法学术交流会,介绍中医茶疗;北京的郑百诚教授等经常参加北京市世界语活动,还参加了在法国召开的国际世界语诞辰100周年UK大会,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89届UK大会同国外医学世界语进行交流。王迪生教授2004年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89届UK大会,2006年参加国际自然疗法协会(INA)在上海召开的国际自然疗法学术交流会,宣读了论文, 2008年参加了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96届UK大会和同年在德国召开的国际世界语自然疗法协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在这些会议上语宣读世界语论文,同国外医学世界语者进行医学专业交流。此外还在国际医学世界语协刊物发表多篇文章。2008年王迪生教授被选为国际自然疗法协会(I N A)副主席,2011年被指定为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UMEA)的中国代表 (Landa Delegito)。
3.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的诞生
进入本世纪后,全国很多省市世界语协会恢复活力并积极开展活动,在全协定期召开全国世界语代表大会上王迪生教授多次被指定在大会上代表医学世界语工作者发言,有时由他组织医学分会进行医学世界语专题活动或医学讲座。随着医学世界语活动在全协的影响增加,王迪生教授择机多次向全协秘书长王瑞祥谈及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的问题。但随着国家关于社团组织管理政策的改变,恢复自立的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已经没有可能。经全协认真考虑,把建立中国医学世界语组织纳入了2015年的工作计划。根据全协领导要求,王迪生于2015年11月在北京全协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做了相关汇报,汇报内容分三部分:上世纪末中国医学世界语的发展,中国医学世界语现状,未来医学世界语工作的思考。后经全体常委会的无记名投票,又经全协领导审议,最终同意成立直属全协的医学委员会,即“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对外交流可称“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 (ĈMEA)。
在全协的支持下,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于2016年10月25日在安徽蚌埠正式成立,蚌埠总工会主席王勇勇、蚌埠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赵先波、中国报道社副总编赵珺与全协副秘书长蒋利民先生出席成立仪式,分别在会议上做了发言,见证了它的诞生。上海市、北京市、安徽省世界语协会或发来祝词,或派代表于会祝贺,国际自然疗法协会主席Harald Schiche先生发来贺词,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主席Christoph Klawe先生发来祝贺视频。来自全国三十余名医学世界语者参加了成立大会,会上选举了以王迪生为主委,蒋利民为秘书长的医学委员会(崔之骎、郑百诚教授因年龄和身体原因被推荐为荣誉会长),这标志中国医学世界语在全协的领导与支持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新征程。对本次医学委员会成立仪式隆重成功举行当地省市媒体予以了报道。
第一届委员会领导层:会长王迪生,副会长张尧,秘书长蒋利民,副秘书长杨晓培及其常务理事共11人。
第二届世界语医学论文演讲竞赛期间,根据全协领导意见世界语医学委员会领导层进行调整、充实:会长王迪生,副会长张尧、刘浩、杨晓培、崔国庆,秘书长蒋利民,副秘书长陈建生、陆培松及其常务理事共13人。
3.1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的组织的日常活动
随着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的成立(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 ĈMEA),中国医学世界语在全协的支持下,委员会运用各方面资源,建全一个健康、有活力的组织,打好发展基础。在组织建设上即强调医学领域的广义性,又注重医学相关领域专业人员的学术水平、资历、影响及其语言水平,寄希望于不久的将来,培养出一批学术水平较高、同时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的中国医学世界语者,用世界语向世界介绍中国医学,向中国介绍世界医学,脚踏实地地践行世界语的理想与价值。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首先建立了微信群,把它作为医学委员会的日常主要活动平台。在群内把开展、维护世界语教学活动作为重要任务,没有语言水平,医学专业交流就没有媒介与通道。在全协的帮助下,我们真诚的邀请李维伦老师为医学世界语者传授语言知识。李老师是著名的世界语专家,享誉国内外世界语界,此外还精通西班牙语、英语等多门外语,他几乎每天不间断在群内播发世界语教学材料、信息,从世界语语音,语法、翻译理论面面俱到,由渐入深、循循善诱教授学员,教学形式活泼,经常用谚语、谜语、“组字成词”等喜闻乐见的方式诱导学习。他无私奉献,不求任何回报,是一位真正的世界语者,他不仅教授世界语知识,还身体力行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群内会员也积极互动,陈建生主任医师、罗凯文博士是踊跃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在他们的努力下形成了较浓厚的世界语学习气氛,为专业人员学习世界语、提高世界语水平、造就高层次专业世界语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医学委员会按照蒋利民秘书长的要求,围绕医学会应有的规范性、专业性,将世界语服务于医学专业的理念与意识,在群内营造出医学世界语这个“双专业”的特色。此外,医学委员会重视群内信息质量与性质,群内发布的信息有的来自全协的理念与信息,有的信息图片也均反映了全国各地世界语蓬勃开展各种活动与成果,没有杂音,没有不良的信息,在群内(协会)内形成一种健康、向上、正能量的氛围,确实遵循了全协领导提出的 “守正创新”的要求。2018年11月学会在蚌(埠)举行了由省内学会成员参加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庆祝柴诞节”的活动,重温了改革开放的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的思想与世界语奉献、和谐、大同的理念,使大家认识到世界语在新时期的价值。
3.2 成功举办二届医学世界语暨英语论文演讲比赛
关注医学委员会日常活动的同时,医学委员会还利用条件开展大型医学世界语活动,成功举行了两届“世界语暨英语医学论文演讲竟赛”,积极宣传了世界语,为吸引年轻的医学专业人才了解世界语、学习世界语起到良好的效果。
2017年6月4日上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第一届世界语暨英语医学论文演讲竟赛”在安徽蚌埠风景秀丽的国药农业基地举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秘书长蒋利民先生莅临现场指导,医学委员会在蚌埠的理事人员和部分会员参加了活动。此外,还邀请了对世界语感兴趣的医学工作者旁听了此次演讲竞赛。
竞赛活动由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晓培主持。他对本次活动开展的背景做了简单的介绍,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秘书长蒋利民用世界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辞,用汉语介绍了 “全协”成立以来《中国报道》用世界语对外宣传取得的成绩,重点介绍了中国外文局领导对世界语工作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作为中国外文局下属的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要不辱使命,讲好中国故事。
医学委员会王迪生会长全程用世界语和英语主持了演讲比赛,来至广东省、安徽省医学院校和医院的临床医生、药师、老师、学生等参赛选手参加了演讲比赛。会场上,选手们运用流畅的世界语或英语对自己学术研究的领域进行了充满激情和演讲,选手们大方、自信,语言表达流畅,现场气氛热烈。演讲中,参赛选手们自信地展示各自的科研成果,并用外语表达出来,她们发音准确、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在场的观众留下了深刻和难忘的印象。现场主持人和专家提问均采用世界语或英语进行,经过选手们激烈的角逐,比赛成绩在选手紧张活泼的氛围中揭晓。最终,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的陈建生医生获得了世界语演讲组比赛的第一名;蚌医药学院张梦晓、赵伟曼、王皓天三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英语组比赛的一、二、三等奖。医学委员会副会长张 尧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证书与纪念品。
2018年10月20日上午,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第二届世界语暨英语医学论文演讲竟赛”在安徽蚌埠举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秘书长蒋利民先生莅临现场指导。第二届演讲竟赛的条件、标准、规则、办法与第一届相同。经过选手们激烈的角逐,来自广东省妇幼保健医院的陈建生医生和蚌埠医学院药学院王玉帅博士分别获得了世界语、英语演讲组比赛的第一名,学医学委员会副会长张 尧为获奖选手颁发了证书与纪念品。演讲比赛结束后,医学委员会副会长杨晓培对世界语和医学世界语的知识、历史和发展做了介绍,使年轻的医学人员进一步了解了世界语与医学世界语,增加大家对世界语的兴趣与热爱。
两次开展双语医学论文演讲活动意义较大,强调了医学领域的广义性与互动性,即注重医学专业人员的学术水平、影响,还倡导掌握和运用多种语言工具进行医学知识交流。通过活动提高了语言水平,促进世界语医学技术的交流,推进医学世界语事业的发展;通过活动发现了有一定学术水平,又有一定语言能力的医学人员,引导他们学习世界语,充实医学委员会队伍。参加演讲者大多为90后和80年代末的后生,很多是硕士研究生或博士,他们感慨的说,参加本次活动即锻炼了自己,又提高了自己的现场外语表达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受益匪浅。回去后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领域的研究水平,争取学好世界语,用多种语言进行本专业知识的交流。对两次成功举办的世界语暨英语医学论文演讲竞赛,委员会副会长杨晓培分别在新安晚报、蚌埠日报等媒体做了报道,产生了积极地社会影响。
3.3医学委员会积极参与抗击新冠的工作
2022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出现,病例急剧增加,呈现愈演愈烈的趋势。正值新春佳节之时,中华全国医学世界语医学委员会投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工作中,在群内的成员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息交流,表达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注,商讨如何身体力行为疫区的防治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医学委员会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大家决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真正发挥医学工作者的作用,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积极听从所在医院、单位的安排,申请报名到一线参加疫情的防治工作;我们还呼吁医学工作者做好示范,少聚会少出门、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好口罩,做好表率;积极主动传播科学防护知识,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专业权威效应;积极相应所在单位或社会的赞助,尽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
除了上述工作,医学委员会还发挥专业学会的特长,对媒体上发布信息进行梳理、汇总,结合我们身边对该疫病的防治工作,交流信息与经验,积极鼓励会员们在各自岗位上值班待命:或在“发热门诊”随时接诊患者、服务患者,或想法设法采购、供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器材、药物等。
疫情初期,全协副秘书长蒋利民要求医学委员会发挥专业特长,观注抗疫动态,从医学专业角度做些力所能及事。对此医学委员会积极响应,在积极参与抗疫工作的同时,医学会编写了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相关的科普文章,宣传防疫知识, 有的在全协网站上发表,有的在当地报刊上发表。
蒋利民副秘书长身体力行,与王迪生会长共同对“新冠”所涉及到的世界语术语,根据世界语构词法进行推敲、“塑造”,并经全协世界语专家把关确认,最终汇编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几百个世界语术语,为国内世界语者撰写相关文章提供了相对标准的专业术语参考。根据全协副秘书长蒋利民的要求,王迪生会长及时关注疫情的发展、抗疫措施与成效、专家的抗疫方案与经验等。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及其报道,撰写了下列与疫情防治相关的文章,与国际医学世界语者分享中国的抗疫措施与成功经验:Kiel TĈM Pli Vaste kaj Pli Profunde Kunagas Kontraŭ la Korona Virusa Malsano 2019 ( KOVIM-19 ) en Ĉinio?
La Lastetempaj Datumoj pri la Epidemio kaj Koncizaj Analizoj.
Kiel Funkcias "la Unuagrada Respondado (Reagado) al Grava Publika Krizokazaĵo" en Ĉinio;
Diferencoj de la Protokoloj pri Diagnozado kaj Kuracado de Nova Koronavirusa Pneŭmonio en la Triafoja kaj Kvinafoja Publikigoj .(TĈM-a Parto)。将卫计委发布的“新冠肺炎防治方案”的第六版、第七版翻译成世界语供世界分享(Protokolo priDiagnozado kaj Kuracado de Nova Koronavirusa Pneŭmonio)。上述文章或译文均在UMEA刊物上刊载,有的还发表在国际世界语协会(UEA)官方网站上或全协网站上。
2022年底国家防疫政策放开后,感染人数剧增,为提高自我防治意识与办法,全协陈洁秘书长要求医学委员会做一专题小视频进行相关宣传教育,对此我们安排蚌埠医学院罗凯文博士编写并摄制了“对本次疫情特点的认知与合理应对”小视频,从本轮疫情的特点、疫情防范与治疗、对本轮疫情存在的认识误区、中医对该证的治疗等方面予以介绍,并由全协挂网宣讲。
2023年11月本协会副秘书长陈建生应〈国际经贸世界团体主席王天义)邀请,在(腾讯周末世界语学术)论坛上用世界语宣讲了其科普性的论文“告别过敏。快乐生长”,用世界语告诉大家怎么防治小儿过敏性疾病,用世界语宣传了健康知识,宣传了医学世界语。
4.中国医学世界语者与国际医学世界语组织的交流
UMEA 为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的简称(Universala Medicina Esperanta Asocio),隶属于UEA(国际世界语协会)的全球医学世界语者组织,有38个会员国,中国是其中之一。目前UMEA的会长是德国医学博士Christoph Klawe先生。
UMEA成立于1908年,有较长的协会历史,其宗旨是在医学领域推广、使用世界语。自协会成立以来,该协会通过会员们的通力合作、协会内的有序活动努力践行这一宗旨。
参会会员主要由临床医师等医务工作者组成,此外还有非医学领域对医学世界语感兴趣者参加。
目前协会内的医学专业有全科医学、眼科学、儿科学、心理学、药学、理疗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医学)、日本传统按摩学、内分泌学、感染医学、精神病学等。
UMEA有自己的官方刊物“Medicina Internacia Revuo”,该刊物发表的医学文章以世界语为主,近几年为扩大读者群又加上英语等民族语。有不少中国医学世界语者在其刊物上发表论文。
UMEA有自己的官方网站:http://umea.fontoj.net,设有主页(pri mi)、协会历史、大事件、国际医学期刊、Shinoda奖、项目设计、医学术语等栏目。
有多位中国医学世界语者在刊物上发表论文:崔之骎、王迪生、陈建生、崔国庆等。
UMEA的Shinoda奖是由日本著名的医学世界语者命名并捐助的,用于鼓励在世界语医学领域做出突出成绩者,我国顾建华、崔之骎和王迪生均获得过该奖,为中国医学世界语争得过荣誉。
UMEA每年在UK大会上根据需要组织召开UMEA的学术会或医学专业活动。
除了UMEA的官方活动,东欧等国医学世界语学术活动氛围浓厚,每年都有匈牙利或波兰等国在本国组织召开国际医学世界语学术大会,参会的代表以东欧国家的医学世界语者为主。
UMEA成员之间有一个良好风气,就本国或本地区出现的疾病或医疗问题进行交流、研讨,集思广益。特别对医学术语的商定体现了它的优势,世界语医学术语多采用英语、拉丁语或德语等民族语通过其构词法转化而来,不同国家的医学专家对有歧义术语发表意见,集体商定,如“新冠肺炎”的世界语翻译“KOVID-19”就由UMEA审定、推广使用的。
中国医学世界语者也曾为国际医学世界语学术交流贡献过中国智慧。
2015年EBOLA 在非洲肆虐,医学界束手无策,世界为之恐慌。当时UMEA会长Christoph Klawe先生问询王迪生教授关于中医对EBOLA的认识与应对,王教授将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医药治疗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专家指导意见”及时翻译成世界语,提供给Christoph Klawe先生。世界医学界困难时刻中国传统医学挺身而出,为他们带来了些许安慰与希望,世界语是桥梁。
2018年应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主席的要求,查询中医关于“硬皮病”的治疗方案,该病系疑难病症,西医对此束手无策。王迪生教授广泛查阅医学文献将中医对“硬皮病”的临床辩证分型、治疗原则、处方用药等进行汇总整理,翻译成世界语在REVUO杂志上发表,供德国医生参考,当时他们也在采用“植物提取物”作为辅助治疗方案(相当于中药单味颗粒剂)。他们对提供的信息帮助感到满意,同年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UMEA)把该文推荐给了在葡萄牙里斯本的“Pilot Premio”评奖委员会,在几十篇推荐候选的科技文章和专著中该文脱颖而出荣获该奖,这也是中国世界语者首次获得此奖。
特别在“新冠”疫情肆虐时,国家卫健委及时发布了一系列更新版的“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为使世界分享中国医学对该病的认识与应对方案,王迪生教授及时将三个更新版本诊疗方案的相关内容翻译成世界语,提供给国际医学世界语协会(UMEA),并由众多的成员国分享。世界语没有国界,科学没有国界,中国医学世界语者对此做出的努力受到Christoph Klawe主席的赞赏,他欣然接受中国报道社的采访,赞扬了中国应对“新冠”的努力与措施,并在国际世界语协会(UEA)领导层会上表扬了中国医学世界语者所做的工作,对此全协秘书长陈吉在相关会议上做了反馈。
除了UMEA外还有国际自然疗法协会(Internacia Natur-terapia Asocio, INA ),也是由世界语医学工作者成立的,上届协会总部在德国的“世界语城市”Herzberg市,协会主席为德国Harald Schicke医生,该协会致力于在自然疗法医学界推广、使用世界语。中医是地道的“自然疗法”,在该会有重要影响,王迪生选为该会副主席,2014年应协会邀请曾去参加年会、进行学术交流,以“保护好您的生命之根”的讲座介绍了中医关于肾脏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所有参会人员在市政厅受到了Herzberg市市长的接见。
该书(“Santeni Vian Vivradikon”)于2022年正式出版,该书已进入UEA的LIBROSERVO书目,在国际世界语书店售卖。该书根据多年的基础与临床试验经验,参阅众多医学文献,有理有据、系统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关于肾脏的理论思想及其对人类健康与生命的积极影响,这些都是中国医学工作者用世界语讲好中国故事,为人们的健康贡献中医智慧的具体实践。
上述关于中国医学世界语在这个时期主要活动总结与回顾,仅为现医学委员会根据所能掌握的资料信息及其相关经历汇总而来,由于信息通道与信息量有限,无法完整、准确还原中国医学世界语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全部活动历史,还有很多的活动、重要的事件未能知晓、记录,已记录的上述活动也还有很多细节资料无法得到,在此只能做简要的回顾总结。有知情者可与我们联系以便充实或修正中国医学世界语在这个时期的活动及其重要事件。
此外,本文所涉及到的中国医学世界语在这个时期的活动经历仅以中国医学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为主线延展所得,这是中国医学世界语历史的主要和重要部分,但不是全部。
近几年来在山东、浙江、四川等地还有不少医学世界语者学习世界语,运用世界语,有的潜心于医学专业的翻译,有的积极建微信群展开务实的医学世界语交流活动,特别是中医专业医学世界语者尤为突出。重庆的医学世界语者易绍敏建立了中医世界语微信群,进行中医世界语教学、翻译研讨活动;山东医学世界语者、世家中医张卫青,近年来编撰万余词目的《汉语-世界语 中医术语词典》;翻译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撰写了汉世对照的《伤寒论真解》;2024年温州世界语者徐晋翻译了巜黄帝内经选读》。因此医学委员会欢迎各地医学世界语者们提供真实的信息资料,使中国医学世界语的活动历史尽可能齐全、准确。医学委员会也会根据可能和自愿的原则,将陆续收集上述医学世界语活动情况,并汇总到本文“简介”中。
上述中国医学世界语活动史简介经医学委员会多位负责人撰写、补充、审定,并报备于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供全协领导审核。
王迪生(负责资料收集、主要执笔)
2024年3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