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 查看更多
时隔一年,重庆世协再次重温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精神+ 查看更多
时隔一年,重庆世协再次重温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精神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4-03-31 09:30
距离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召开已经过去一年有余,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大会“新时代 新使命 新跨越”主题要求,重庆市世界语协会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领导下,在主城区通远楼“世界语书苑”召开工作会,在渝理事、党员会员与部分青年世界语者代表积极参加。会上再次传达了大会精神和刘大为会长在重庆考察时的重要指示要求等重要内容。重庆世协理事长袁爱林在会上提出了关于“政治建会、人才强会和创新兴会”的重要目标任务,预备在2024年正式出版名誉会长魏以达教授翻译的《诗经》,谨以此书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重庆市世界语协会理事长袁爱林
百多年来的历史证明,世界语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国际辅助语。大约在20世纪初,世界语传入中国,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相伴而行。在诸多新思想、新学说中,柴门霍夫关于世界大同的理想,深深打动了许多志士仁人的心。东欧一些重要著作,如《共产党宣言》的世界语译本也传入中国,中国的一些文学作品也被译成世界语,介绍到各国去,促进了中外文化的相互借鉴、相互学习。这自然引起一些共产主义者和社会知名人士,如陈独秀、蔡元培、鲁迅、钱玄同等人的关注,加入到支持世界语运动的行列。自此以后,世界语的种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世界语运动历经战乱而经久不衰,为中国的民族解放服务,让世界更加了解新中国。在中国革命建设的各个时期,中国共产党总是矢志不渝地把世界语事业作为人类进步事业的一部分加以支持。世界语事业与新中国发展建设事业同步发展,先后举办了2次国际世界语大会,召开了14次全国世界语大会,开办了《中国报道》杂志和世界语国际广播,翻译编著了大量文学作品,如四大名著和《毛泽东选集》等对外公开发行。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世界语将帮助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也将帮助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重庆的世界语运动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在老一辈世界语者的组织领导下,先后开办重庆世界语函授学校、重庆世界语广播学校,出版《世界语学习》刊物和《世界语之声》报纸,先后有20多万人次报名学习世界语,部分教辅材料获得了省市级社科优秀成果奖,对当时地方世界语运动和对外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重庆世协名誉会长魏以达教授扎根山城重庆,专注世界语教学和翻译工作,坚守世界语事业情怀,在绿星旗下默默耕耘,在没有经费帮手、没有任何激励的情况下,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全面系统梳理中国古诗脉络,从世界语角度诠释从西周、先秦到现代近三千年的中国文学之美,把许多中国古典诗词歌赋和优秀传统文学作品翻译成了世界语,包括但不限于汉世《诗经300首》《唐诗300首》《宋词300首》《元曲300首》,巴金的《家》、钱钟书的《围城》和《汉-世歌曲300》《PENSEO389》《BELETRA EDENO》《LERNADO DE ESPERANTO》网络版等书刊,为中国世界语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重庆市世界语协会部分会员合影
刘大为会长去年4月在重庆考察时,了解到魏教授的事迹后表示,中国古典诗词和优秀传统文学作品与世界语语言文化充分融合,不仅可以让众多外国读者通过世界语学习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也为外国人深入认识和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供了更多机会,实现了不少外国人学习中国语言文化的人生梦想与追求。魏教授翻译《诗经》,不仅仅是古诗文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传递,更是精神和文化的传递。我们要让世界语者的读书声迸发出强大的中国力量,为国际世界语书香文化、人类语言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文化自信贡献力量。刘大为会长对重庆世协的世界语工作印象深刻,他表示,袁爱林理事长主编出版的《中外名人论世界语》是“非常宝贵的史料”,重庆世协有历史、有辉煌、有坚守、有骨干,也大有希望。
新时代,重庆世界语者积极利用书吧、茶社、城楼开辟“世界语书苑”“世界语之窗”“世界语读书会”,改版《世界语学习》网站,发布微信汉语-世界语对照读物,推出短视频世界语诗歌等,让世界语文化落地街头巷尾,走进社区、学校和家庭,为在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世界语,培养青年世界语人才奠定了基础条件。尽管存在老龄化、师资短缺等问题,但重庆世协将在全国世协的指导下,积极争取地方党政领导支持,围绕“五大工程”不断增强世界语事业发展的后劲,甘当世界语对外友好交流事业的民间使者,努力创造世界语新辉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