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邮票里的世界语故事

发布日期:2023-11-01 09:30
邮票虽是方寸片纸,却是民族文化、科学、技术的结晶,国家政治、经济、兴亡、盛衰的反映。知古往今来之事,叙天南地北之情。在邮票这个五彩斑斓的小小世界里,你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和满足。



我是个集邮迷,集邮的经历还得从我读中学的时候说起。我记得有一次在课间,我到语文老师办公室咨询,看到桌上有一本“集邮册”。翻看花花绿绿的“集邮世界”,从此结缘。在我看来,集邮有利于增长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情趣、触发对历史和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可以说,邮票和集邮品的收集、整理、欣赏和研究,是一项高雅的文化娱乐活动。


1985年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纪念封

我最早通过邮票这个窗口,了解世界语,是在1985年8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上,那时发行了“首日封”,算是最早接触了世界语,好奇心使我希望对世界语了解更多,于是翻阅一些报刊杂志,看到有关世界语的各种信息。1985年底,我参加了安徽世界语专科学校沙市教学点的函授学习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感受到了世界语的魅力,它确实是一种比较科学而有规则、易于学习的语言。


1986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纪念封

1986年8月初,在北京召开了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大会发行了邮资封,我收藏了第二枚中国世界语邮品,邮资封上的七只和平鸽,围绕一个“长城”,寓意中国爱好和平,渴望和平、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向往和平,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当时会后,有十余位外国世界语友人来长沙旅游,那个时候我的口语水平还不高,只是和这些朋友相互留下通讯地址,之后书信交流了数年,我们之间还经常互换一些收藏品。几年里,我先后与德国、苏联、委内瑞拉、尼泊尔等34个国家的世界语集邮朋友通信和交流,收藏了上百个外国实寄封。国际世界语协会有两个组织:世界语集邮者协会和世界语收藏之友会,出版的刊物《绿色放大镜》(La Verda Lupeo)介绍新出版的邮品、世界语物品以及收藏家的研究成果等等,我在该刊物中登出交流信息,获得了大部分世界语邮品。


南斯拉夫1953年发行的第3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纪念邮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在册集邮爱好者大约200万人,而世界语者中,集邮爱好者少之又少,不足20人。世界语的诞生和发展,早已在邮票和各类集邮品中反映出来。随着世界语邮品逐年的增加,世界语集邮已经成为世界集邮的一个崭新题材。世界语邮票向世界公众介绍了世界语的发展史,也记载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寸之间寄托着人类使用一种共同语的美好理想。收集世界语邮票和集邮品自然而然成为一种风尚,我们称之为世界语集邮。集世界语邮品,源于我对世界语的兴趣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世界语是一种国际辅助语言,旨在促进全球交流和理解。集世界语邮票可能是对这种国际交流和文化多样性的兴趣的一种体现吧。

在我的世界语邮品种,有很多珍品,如1987年世界语诞生一百周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J139世界语诞生一百周年邮票;1988年我担任会长的长沙市世界语集邮协会正式成立,我设计制作的成立纪念封深受世界语集邮爱好者的喜爱;1991年我编组的邮集《国际普通话——世界语集邮》参加了长沙市集邮协会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邮展,湖南省直老干部集邮协会的庆祝建党七十周年联展,并在此成功举办了一次世界语邮品个人邮展,获得了好评;1991年底,我编组的邮集《国际普通话:世界语集邮》在全国职工集邮展览中,获得银奖,我后来又编组“柴门霍夫”“世界语百年大庆”“国际世界语会议”“世界语运动的先驱”“中国世界语组织”“国际世界语邮政用品”等等。

为提高邮集档次,我托付邮商拍买到一些珍贵的“世界语邮品”,如:南斯拉夫1953年的第38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变体邮票(绿五星移位),巴西1960年的柴门霍夫变体邮票(中缝折白)、(齿空移位)等等,这些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

世界语集邮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通过交流世界语集邮的经验和故事,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和国家世界语的发展情况,以及世界各地集邮者的热情和创意。无论是作为世界语爱好者还是集邮爱好者,世界语集邮都是一种有意义且有价值的活动。

(文/图 周志奇)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