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 查看更多
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花絮+ 查看更多
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花絮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3-04-24 16:54
3月25日,由中国外文局指导、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主办,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跨越”为主题的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世界语者欢聚一堂,怀着久别重逢的欣喜与展望未来的憧憬,共同迎来新时代世界语发展新气象。
大会期间,许多世界语者热情相拥、友好交谈,被疫情压抑了许久的情怀在此刻迸发,在绿星旗的照耀下感染着来参会的每一位世界语者。他们有的是刚学世界语的年轻人,有的是活跃在世界语界多年的中年人,尽管有着不同的年龄、职业、经历,但他们都是热爱世界语、有人类大同理想的追梦人。

高名玉(左)在大会会场与意大利籍世界语者莎莎(右)合影
来自枣庄学院2022级世界语专业的学生高名玉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参加全国世界语大会,在闭幕式上,我遇到了一位老世界语者。他与我爷爷年纪相仿,看着他,我感到莫名的亲切,我送给他枣庄学院世界语博物馆的书签和明信片。他亲切地讲述自己学习世界语的历程,并拿出一本口语笔记送给我,留下了联系方式。看到笔记中流畅优美的笔迹与他斑白的头发,想到他说的几十年学习世界语的经历,我真的既惊喜又敬佩。回去的路上,我们又碰见了,他步履匆匆赶往火车站,看见我,又过来送我一个徽章后便匆匆离开。他虽年近七十,但走得却非常快。我看着他的背影,想到了世界语事业的发展,老辈在前面引领,青年在后面紧紧跟随。我被他学习和传播世界语的精神深深感动,更加坚定学习世界语的决心,勉励自己,坚持不懈,助力世界语走入青年群体,用世界语讲好中国故事。”

付希锋在参加大会期间在中国外文局门口拍照留念
参加世界语活动多年的山东青年付希锋说:“我是2016年考入枣庄学院,然后接触和学习了世界语。我参加过孙明孝老师的社团课、佐佐木老师的世界语选修课、佐藤老师的世界语沙龙。朴基完老师每次见到我都会亲切地同我交谈,鼓励我多讲世界语。在不断学习中,我读懂了世界语所寄托着的和平与希望的理念,真正的国际主义之道。世界语不单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项极其光荣的事业。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正在积极推动这项事业向前发展。这次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把来自各地的世界语声音汇集在一起,共同奏响了“新时代 新使命 新跨越”的主旋律。特别是青年论坛,讨论了世界语最好以人们普遍接受的大众媒体为载体走进人们的视野。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制作世界语对话的短视频、微电影确实是推广世界语的有效办法。我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通过大众媒体了解世界语、爱上世界语!”

孙明孝(左)为到世界语博物馆研修的日本九州大学博士生谭谜(右)讲解
为世界语事业贡献几十年的世界语博物馆高级实验师孙明孝说:“1950年,世界语版《中国报道》创刊,曾发行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世界语杂志”和“外国世界语者了解中国的百科全书”。1983年,我刚学习世界语时,就已经开始阅读《中国报道》,它是我世界语学习的良师益友。我曾多次到访过外文局内的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和《中国报道》杂志社,这里已经成为我生命历程的一个永恒的符号。我在这里不仅认识了张海平、李士俊、谭秀珠、邹国相、侯志平、刘铃、戴颂恩、祝明义、李宝发等老一代世界语者,而且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精诚团结、助人为乐、不断进取、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和工作作风。每当我在外文局大厅里看到巴金、叶君健的肖像和介绍时,我心中的敬畏就油然而生,心中的力量也不断升华,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与其说我所工作的世界语博物馆是世界语文化保护的圣地,倒不如说中国外文局就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一座丰碑,这里承载着历任局领导对世界语运动的关心、关爱和支持,也记录着一代又一代世界语者奋斗的足迹。特别令我激动的是,杜占元局长在第十四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上对世界语运动的定位与评价;刘大为副局长对世界语运动的论述和展望,把世界语运动提升到国家事业的高度。当选为全国世协会长后,他又不辞辛苦到各地调研,了解地方世界语运动的状况和困难,作为即将步入老年世界语者行列的我,力量倍增,也要为中国世界语运动再拼上一把。感谢外文局,感谢全国世协,感谢世界语,让我的一生丰富多彩,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有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