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中秋文化丨月亮是男还是女?

发布日期:2024-09-17 15:30
中秋节到了,仰望美丽的月亮,品尝着水果和月饼,如果有条件和兴趣,还可以穿上汉服,美美rol-ludi(扮演)一下月中女神嫦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那么,除了嫦娥,还有哪些可供大家扮演的月神?你知道这些代表月亮的月神有男有女吗?

实际上在世界各地,月亮与太阳的性别一直是多元的。据记载,从公元前2000年以来,在各印欧语系的民族迁移到欧洲时,他们的语言中月亮是阳性的。

中国月神,除了嫦娥还有谁?

我们中国人最熟悉的与月亮有关的女性形象就是嫦娥了。神话传说中,嫦娥是上古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偷食西王母赐予后羿的不死药而奔月,自此长居于月宫之中,和玉兔蟾蜍为伴。嫦娥原名姮娥,在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之名而改称“嫦”。


汉代画像砖上的嫦娥奔月

清代学者毕沅考证,嫦娥是《山海经》中天帝帝俊之妻常羲演化而来的,传说中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为一年十二个月。

虽然嫦娥奔月是人们心中经久不衰的想象,但是在封建时代,至少从宋代开始,在祭祀月亮的时候,家家户户供奉的是太阴星君。太阴星君属道教神明,有时和嫦娥相互混同,但她们并非同一人物。与此相对应,信仰佛教的人祭祀的是月光菩萨。


黑水城遗址出土的西夏太阴星君画像

永乐宫壁画(局部)中的太阴星君

可以说,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神明之一,也是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女性专属的祭祀对象。据说因为月亮属阴,而月宫中居住着嫦娥仙子等女性神明,所以男子祭拜月亮就会“不合礼制”。

西方神话中的月神都有谁?

漫漫长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明,崇拜月亮,在世界各国中都是普遍的现象。除了古代中国,世界上很多其他民族也认为月亮或者月神是女性。例如,最出名的罗马神话里的狄安娜(Diana)和露娜(Luna,世界语中月亮一词就是luno),以及希腊神话中的阿耳忒弥斯(Artemisa)。


古希腊雕像阿耳忒弥斯

阿耳忒弥斯(对应的神是罗马神话中的狄阿娜/戴安娜),是古希腊神话中象征纯洁的女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她是众神之王宙斯的女儿,也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双胞胎姐姐。阿耳忒弥斯主要被认为是月亮的守护女神,同时还被称为狩猎女神。传说中,她的形象既善良又威严,专家认为,这种“性格”转变和月相的变化有着极大的联系。

墨西哥,阿兹特克人信仰中的月神传说略显血腥:Coyolxauhqui是大地之母的大女儿,母亲的再次怀孕让她感到非常恼怒,于是带领着400个兄弟姐妹攻击母亲,并将其头砍下。大地母亲腹内的太阳神兼战神Huitzilopochtli立刻从母亲的子宫里跳出来,杀掉并肢解了自己的姐姐Coyolxauhqui,将她的头颅抛到天空中,变成了月亮。


在特诺奇蒂特兰发现的阿兹特克月亮女神 Coyolxauhqui 的巨大头颅雕像

玛雅神话中,月神名为Ix Chel,是太阳神Kinich Ahau的妻子,同时也是彩虹、洪水、生产与破坏女神。

芬兰神话(芬兰神话不同于瑞典、挪威所传承的北欧神话,芬兰人的神话与乌拉尔民族关系密切)中,人们相信从女月神Kuu膝盖上掉落的鸟蛋形成了宇宙。

非洲的达荷美人相信,月之女神Gleti是所有星星的母亲。

在远古时代的自然崇拜中,月亮被认为拥有主司万物生长的能力。月亮阴晴圆缺、循环往复的特性,被先民视作生殖力量的集大成者。由于月球周期变化对地球潮汐的影响、与女性生理周期同步的现象,先民出于对繁衍生息的渴望与信仰,将月亮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相联系是很自然的。但是,在一大部分民族的信仰中,月亮被人格化之后,衍化出来的并不是女性月神,而是男性。

哪些国家和民族将月亮视为男性?

有些出乎世语君意料,世界上不少地方将月亮与男性形象联系起来。最有趣的是澳大利亚原住民Yolngu族的神话。传说月神Ngalindi外表十分俊美,但会因为懒散而逐渐变胖(满月)。这时他的妻子太阳女神Walu就会拿着斧头劈他,好在Ngalindi死亡3日后会再度复活,继续变胖-被砍-复活的周期。

在古代日本,月读(Cukujomi)是日本神话中的月神,又称月读尊。他的姐姐是天照大神,也即日神,是日本皇室的祖先。

在比希腊神话时间更早的埃及神话中,月神也是男性,名叫孔苏或孔斯(Ĥonsu),他以小孩子的造型出现时,表示新月,以成年男子的形象出现时,则表示满月。传说孔苏喜爱打赌,棋友是智慧之神和天空女神,他曾经和智慧之神以光为赌注,结果输掉了,自此除了满月,平时无法展现月亮所有的光芒。


埃及月神孔苏

埃及月神透特

其实,埃及神话中,不止孔苏一位月神,而且月神还有男有女。孔苏和透特(Toto)是男性的月神,伊西斯和哈索尔是女性的月神。专家考证,这种多元现象反映了古埃及历史上的信仰变动,本质上和埃及领土扩张、外族入侵、社会发展和王朝更迭有关。

在古印度,月神同样不止一位。苏摩(Somo)是印度神话中非常复杂的神祇,既是月神,又是酒神,还是一种植物。古印度人视月亮为“持种子者,持植物者”,古印度经典《梨俱吠陀》称苏摩酒为天神之甘露,可赋予饮用者超自然之力或永生之力。另有月天(英文Chandra),又译作战达罗、旃陀罗、昌德拉,他的故事也颇为有趣。据说神王因陀罗的大祭司木星大师有个美貌的妻子红杏出墙,与风流潇洒的月天两情相悦,事情败露后,木星大师气急之下向神王因陀罗告状,在众神的调停下,夫妻和好,而月神却受到了惩罚,每个月都要无端瘦下去,然后再慢慢胖回来,如此周而复始。在另外一个传说中,仙王达刹把27个女儿嫁给了月天,并要求他对待这27个妻子要一视同仁,结果月天却只喜欢第27个女儿,于是剩下的26个妻子一起去自己的父亲那里告状。仙王便诅咒这位月神,并夺走了他的光辉,自此月亮便有了盈亏。月天后来被佛教所吸收,成为月光菩萨的化身之一。月光菩萨又称月光遍照菩萨、月净菩萨或月光普照菩萨,是大乘佛教经典中的人物,最早见于《佛说决定毘尼经》。


印度神话中的月天

北欧神话中的月亮驭者、月亮的化身玛尼是巨人蒙迪尔法利(Mundilfari)的儿子,他的姐妹名叫苏尔(Sol),是太阳的驭者。玛尼驾驶的月车,由一匹名为亚斯维德尔(Alsvider)的马拉动,一只名为哈提(Hati)的狼总是在车后追逐月亮,想把它吞下去。当狼追上时,就会发生月蚀,地上的人们必须敲锣打鼓以吓走狼。这个故事听起来和中国古代的“天狗食月”十分相似。英语中的月亮以及星期一(moon及Monday)两个词,就是从这位月神的名字演变而来。

世界语中的“月亮”和“月份”

在世界语中,月亮用luno一词来表示:

LUNO
满月plenluno(plena满+luno月)

新月novluno(nova新的+luno月);lunarko(luno月+arko弓,弓形物)

月饼lunkuko(luno月+kuko点心、饼)

月亮luno来源于拉丁文luna,即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露娜(或译为卢娜)。“Luna”在法语和意大利语中也有月亮或月神的意思。作为计时单位的月、月份则用monato。英语中的month(月份)与moon(月亮)是同源词,可以追溯到北欧神话中的月神玛尼/Máni。

MONATO
①【天】月,月份:
luna monato 朔望月,太阴月(即阴历一个月)

La luna monato estas la bazo de la hebrea, araba kaj ĉina kalendaro.
朔望月是希伯来、阿拉伯和中国历法的基础

②一个月:Januaro estas la unua monato de la jaro.
一月是一年的第一个月。

③一个月的时间 (约30天):
pasis plenaj du monatoj 过去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
vojaĝo de tri monatoj 三个月的旅行
mielmonato 蜜月

世界语中“月亮”一词来自女性月神,“月份”一词来自男性月神,这是不是很有趣?

其实月亮,或者说月神,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无论男女都是各族人民生存发展过程中,将精神世界投射到自然事物中、对大自然产生一定认知的结果。在现代社会,我们完全可以摆脱对月亮的“刻板印象”,尽情想象。中秋佳节的圆月,既可以是美丽女子,也可以是堂堂男性——你所观赏的月亮是男是女,由你自己决定。

Feliĉan Aŭtunmezan Feston!
中秋节快乐!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