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 查看更多
回忆三明世界语运动 | 参会篇+ 查看更多
回忆三明世界语运动 | 参会篇
+ 查看更多
发布日期:2024-09-05 17:52
出席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
中国第一届世界语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中国第一届世界语大会于1985年8月23日在昆明开幕。大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揭开了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新篇章,这是我国世界语者的一件特大喜事。三明青世协的姜世川、张青年、李永康、柯白杨、程海珍、黄向华、谢丽萍、张曙光等八位同志以正式代表的身份参加了这一盛会。

出席全国首届世界语大会的三明代表在福州合影
本来我是以福建省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参加这一次会议的,到了昆明后被告知,成立北京口语班特邀代表团,由我担任团长,并要求我代表北京口语班特邀代表团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说实在的,我当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既没有想到要当代表团团长,更没想到要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没办法,只好赶鸭子上架。好在刚刚从北京口语班结业,世界语水平处于最佳状态,只用一个晚上就赶出了大会发言稿,连我自己都佩服自己。第二天,我在大会上用流利的世界语作了题为《论中国青年世界语运动》(PRI CINA JUNULARA EM)的专题报告,赢得与会者的一致好评。能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的均为各省有一定声望的年长的世界语者,年轻的世界语者仅二个,一个是中国民航世界语代表团长(女世界语者),另一个就是我,一时间,我们二人成为整个大会闪烁的新星,为此我感到极为自豪和骄傲。


中国第一届世界语大会邀请书
云南省省长和志强担任大会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担任大会名誉委员会主席,黄华、刀国栋、巴金、楚图南、叶籁士、陈原担任副主席。国际世协副主席梅田善美专程到昆明出席大会。大会的中心议题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道路和前景”。
8月29日,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组委会副主席张企程站在讲坛上宣布“我们这一次的大会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是世界语传入中国八十年以来,全国世界语者的第一次盛会。我们多少年来的愿望,现在实现了!”这时,全场掌声雷动,六百多名代表起立,齐唱“希望颂”,祝贺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北京口语班特邀代表团部分成员在大会上留影
在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召开期间,参加大会的铁路职工世界语者欢聚一堂,大家互相交流经验,讨论了如何在铁路战线上发展、推广世界语。为了加强联系,决定成立铁路员工世界语者小组联盟,大家一致推选老世界语者李森同志为负责人,张青年负责宣传工作。

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出席证

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通讯录

大会发言《论中国青年世界语运动》
出席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等世界语会议

早在1963年陈毅副总理就提出,要在中国北京举行一次国际世界语大会。实际上,1985年的第一届中国世界语大会是模拟国际大会的各项议程,为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做准备工作的。
1986年7月26日至8月2日,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举办的最大的一次国际会议。来自五大洲的54个国家和地区的2400名世界语者相聚北京,同操一语,共叙友谊与和平,在世界语百年大庆前夕在国际语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是世界语运动走向新阶段的盛会。
1986年7月22日至24日,姜世川、李永康、张青年、邓惠昭等5人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世界语科技学术讨论会。随后的7月26日,三明世界语者姜世川、李永康、张青年、程海珍、黄长青等5人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大会组委会借调柯白杨作为大会工作人员,柯白杨由于本职工作无法脱身而未能前往,这成为其终身遗憾。


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级委会借调函
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由国际世协主席马尔腾斯主持,马尔腾斯先生在结束自己的开幕词时说:“我对由我来宣布这次迄今在欧洲以外举行的……人数最多的国际大会的开幕而感到骄傲。它雄辩地标志着我们国际大会迅速发展的国际意义。”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黄华以本届大会最高监护人彭真委员长及他本人作为大会国家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他在致词中赞颂世界语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伟大的探索,同时也是伟大的实践。它一百年来的生存和发展,充分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他认为中国这样一个地广人众的国家应该对世界作出更多的贡献。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以大会国家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世界语之友会会长的名义向与会的各国世界语者致以亲切的问候。他说,他作为世界语的挚友,一直殷切地期望它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推广和应用,并在不太遥远的将来在国际上得到普遍的承认。他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世界语通过决议一事感到十分欣慰,认为这说明世界语正在向得到国际上的公认这一目标稳步前进。
国际世协副主席汤金在开幕式上就“相互了解、和平、发展” 这一大会议题的题旨作了精辟的阐述。
国际世协机关刊《Esperanto》发表评论说:“第71届国际世界语大会是世界语史上最成功的大会之一,在世界语史上占有突出地位。”
(作者:福建省世界语协会原副理事长、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原委员、福建三明广播电视大学原教务处主任
柯白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