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纪实

发布日期:2015-07-27 16:53
  发布时间:2015-07-27 12:46 来源:协会秘书处

由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办、法国世界语联盟承办的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于2015年7月26日-8月1日在法国里尔举行。本届大会主题是“文化对话中的语言、艺术和价值”,共有来自世界82个国家和地区的3千余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

中国报道杂志社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组团13人参加本次大会,成员包括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赵珺、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枣庄学院党组书记胡小林、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会主席、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瑞祥、全国世协副秘书长、北京社科联副巡视员王彦京以及各地世界语协会负责人。

出席在法国里尔举办的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
说来也巧,7月26日恰逢世界语诞生日,128年前的这一天,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出版的《世界语第一书》标志着世界语的创立。又由于本次会议是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而具有特别的纪念意义,因而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也创造了新世纪以来的参加人数的最高纪录。法国当地时间7月26日上午,来自世界各地的世界语者欢聚一堂,共同出席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Lille Grand Palais)。

第一届国际世界语大会举办地法国布伦市市长费德里克·库维列埃作为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监护人到会致辞,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马克.菲特斯作主旨发言,简要回顾了国际世界语大会走过的100届的故事和展望了世界语未来发展的前景。国际世协领导还宣读了来自联合国教科文卫和欧盟发来的贺词贺电。

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会代表依次发言,表达对大会的祝贺,全国世协副会长兼王瑞祥代表中国世界语者发言,并推介2016年即将在中国福建举行的第8届亚洲世界语大会,欢迎各国参会者来中国语言研讨和旅游观光。

大会开幕前,中国世界语代表团与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马克.菲蒂斯、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的孙子等国际世协领导人进行会面,并就国际世界语运动与中国世界语发展进行交流。国际世界语协会领导人对中国近年来世界语运动的状况表示赞许。

“一带一路”魅力青岛展
2015年7月26日下午3点,中国代表团在法国里尔市的里尔会演中心(Lille Grand Palais)举办融入“一带一路”魅力青岛周开幕式。国际世界语协会前主席科尔塞蒂、国际世界语大会秘书长克雷、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梁建生、青岛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纪刚、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赵珺以及各国世界语界人士、法国当地民众共百余人出席开幕式。

融入“一带一路”魅力青岛周由中国外文局、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中国报道杂志社共同承办,国际世界语协会给予本次活动大力支持。活动内容包括青岛印象图片展、城市形象片展映、国际休闲体育大会推介、城市宣传品赠阅、人文文化交流等。我驻法大使馆文化处非常支持这一活动举办,文化参赞李少平在有其他公务不能前来的情况下派一等秘书驱车300公里出席活动并致辞。

开幕式上,中国驻法使馆一等秘书梁建生、国际世界语大会秘书长克雷、国际世界语协会前主席科尔塞蒂、中国报道杂志社副总编辑赵珺、青岛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纪刚等各方嘉宾代表致辞并为活动开幕剪彩。

此次魅力青岛周活动,是青岛“一带一路”赴欧推介的第一站重点活动,活动特别甄选出五十余幅全方位立体展示青岛优美的人文自然景观、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景象的图片,并带来城市形象片展播及城市宣传品,希望能够直观、形象、艺术地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和法国当地民众介绍美丽中国、魅力青岛,加深其对中国以及青岛的印象。活动特别选择在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召开之际举行,旨在借助世界语这一独具特色的渠道和平台,以来自82个国家和地区的各国世界语者大聚会之机,通过现场介绍、图片展览、城市风光片播映、外宣品赠阅、与外宾交流等形式,向与会嘉宾介绍青岛城市特色和优势,扩大青岛对外影响,邀请各国嘉宾到青岛参观访问、旅游度假、开展贸易、投资兴业,增进友谊与合作,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开幕式结束后,参观完展览的世界语者们和法国当地参观了“青岛印象”图片展的居民纷纷索要宣传折页保存,并表示希望有机会到青岛去看看。

“中国日”
“中国日”活动已经是国际世界语大会上的传统项目,连续多届的举办,已经让其成为国外世界语者了解中国世界语运动的窗口。图片展结束后,代表团迅速转战新会场,举办“中国日”活动。

活动中,全国世协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瑞祥向与会来宾介绍了中国2014-2015年度中国世界语运动在经贸、教学、外交等领域的合作和发展情况,中国青年世界语协会主席时光向各国世界语者介绍即将在年底出版的世界语版新书《中国当代文学精品选1979-2009》。全国世协副会长枣庄学院党委书记胡小林介绍了位于该校的中国世界语博物馆的发展和展陈情况。北京市世界语协会副会长王彦京介绍了该协会出版的世界语纪录片《长河》,希望与会者能够透过优秀的影视作品,了解深邃的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会议期间,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还向国际世界语协会大会常务秘书克雷先生颁发了“世界语友谊贡献奖”。

200多位各国世界语学者前来出席“中国日”活动。世界语者们对中国出版的图书和影视作品给予了很高评价,对世界语博物馆在世界语文物的保护和世界语文化的普及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肯定。以为墨西哥世界语者当场捐赠了一百多枚具有收藏价值的世界语纪念章,并约定再赴博物馆进行交流活动。更多的读者希望有机会能够亲身到访中国的世界语博物馆。

举办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会工作会议
28日,全国世协副会长王瑞祥以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会主席的身份组织了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会工作会议。世网部陈吉参加。与会各国分区域介绍了本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情况。王瑞祥代表亚洲世界语运动委员会和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介绍了近两年来亚洲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世界语运动的活动与发展情况及明年将在中国福建省召开第8届亚洲世界语大会的筹备情况。各国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支持将在中国举办的第8届亚洲世界语大会,并愿组织当地世界语者参会。与会代表还就其关心的世界语其它话题展开讨论。

(一)举办系列活动受到各国世界语者及法国方面高度关注,产生了积极热烈的国际反响。
国际世界语协会主席Mark Fettes(马克·费蒂斯)对中国世界语代表团的到来表示欢迎,对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表示肯定,并对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在世界语大会期间举办“中国日”和魅力青岛周活动给予高度关注。世界语创始人柴门霍夫先生的孙子受邀出席第100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并专门会见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对中国世界语运动的发展及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希望中国世界语运动能够不断创新,在国际世界语界发挥更大的影响。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处一等秘书梁建生在致辞中表示,中法两国建交五十多年来,双方关系不断发展,两国人民友谊深厚,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提升。文化交流在两国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交流也是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的最好方式。融入“一带一路”魅力青岛周活动为更多朋友认识青岛进而了解中国搭架了桥梁。

国际世界语大会秘书长克雷在出席魅力北京周活动时表示,国际世界语大会曾两次在中国举办,与中国有着非常深厚的渊源。非常感谢青岛此次在大会期间举办的活动,让来自各国的世界语者能够亲眼看到中国青岛的魅力,也可以体会到青岛乃至中国近年来飞速的发展。

国际世界语协会前主席科尔塞蒂先生在观看“青岛印象”图片展后特别指出,中国的世界语运动蓬勃发展,在国际世界语界影响广泛。1992年,第5届太平洋地区世界语大会在青岛举办,足以说明青岛与世界语的缘分。此次来自中国青岛的活动非常精彩,特别是其所展示的精美图片,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岛。希望有机会能够再次到中国,并到青岛去看看。

在欧洲时报社访问期间,《欧洲时报》传媒集团总裁张晓贝表示,中国与法国关系密切。青岛作为山东的“龙头城市”之一,与《欧洲时报》的合作潜力巨大。而今年中东欧和中国16+1会议将在中国召开,届时中东欧国家的总理将前往中国赴会,《欧洲时报》将就此进行采访报道。此活动可与《中国报道》进行合作。同样,《中国报道》在欧洲举办活动,《欧洲时报》在各国的分公司也将给予支持。

7月25日-7月29日,中国世界语代表团出席国际世界语大会及举办魅力青岛周、世界语大会“中国日”等系列活动的新闻,在新华网、人民网、光明日报网、中国网、中新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环球网、凤凰网、经济网、中国报道网、北京周报网等中央主要重点新闻网站及商业门户网站发布。欧洲时报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国际台驻法国记者站记者均赴现场进行采访。欧洲最大华文媒体欧洲时报以整版形式对活动进行了报道。中国新闻出版报也于近日刊发活动相关报道。国务院新闻网站、中国外文局网站等政府报刊和新闻网站也刊登了系列活动报道文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日共搜集到相关报道80多篇(条)。

(二)丰富了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渠道,推动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在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友好交流与合作,达到了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
开展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交往、交流,沟通、理解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方式。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间交流活动,最大程度上拉近双方的心理和文化距离,增进民众信任、理解与好感,才能夯实外交基础,达到和平和谐的目标。在中国日益崛起的新时期,通过组织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外宣活动,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让外国人从文化角度感受中国的发展进程,引导外国公众正确认识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系列活动积极创新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和扩大影响力的办法,充分运用世界语这一独具特色的渠道和平台,以文化艺术交流、城市宣传、世界语交流等活动为载体,邀请到法国和世界语界的政界、艺术界、教育界、企业界的高端人群和普通民众参与到活动中,增进了各界民众对于中国城市、中国艺术的认识和了解,例如在法国举办的魅力青岛周活动,引起参会的世界语者及当地民众的高度关注。我们准备的世界语、法语和英语三种语言的导览手册在活动开始后很快被取阅一空。现场介绍、图片展览、城市风光片播映、外宣品赠阅、与外宾交流等多种形式,也让参观者感受到更加立体的青岛,从而增进友谊与合作,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可以说,这一系列活动既为各国参与者打开认识中国、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和艺术的一扇门,也成为相互学习借鉴的很好平台。

(三)推进了各国世界语者深入的交流与合作,也让各国政府、文化界、媒体加深对世界语的了解,推进世界语运动的发展。
此次系列活动特别选择在国际世界语大会期间举办,一方面借助世界语大会参与人员多、范围广的优势扩大中华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影响面,同时也密切了中国世界语界与国际世界语协会、法国世界语协会的交往。国际世协以支持单位的身份参与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活动期间举办的“中国日”等世界语交流活动也极大增强了不同国家世界语者的沟通和了解。国际世界语协会会长马克·费蒂斯、国际世界语协会总干事奥斯莫·布勒、国际世界语协会前主席科尔塞蒂、国际世界语大会秘书长克雷都给予中国在世界语大会期间的活动以及中国近年来在世界语运动方面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国际世协前主席科尔塞蒂先生表示,“中国日”的举办给大会与会者带来丰富的节目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近年来,国际世界语大会的“中国日”活动通过高质量的内容,漂亮的图片展展现给与会者一个有活力、高度发展的中国。这些活动无疑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人民。

德国世界语者在参会结束时说,“中国日”的活动内容十分丰富而有趣,这些活动的准备充分完善,设计精美。他祝愿中国的世界语运动更加快速发展。

(四)以世界语为介质,引入市场机制活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为国内文化资源、地方城市、企业“走出去”提供平台。
本次系列活动是全国世协、中国报道杂志社继2012年世界语亚洲年活动、2013“中华文化 北欧之旅”、2014阿根廷、美国、巴西活动后推出的又一重大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此次活动切实贯彻外文局的整体部署和要求,充分借助“世界语”为基础,以外文局“在国家支持下,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活力做好对外宣传”精神为指导,充分借助各地对外宣传资源、文化资源和企业资源,积极探索在外文局支持下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富有市场化特色的新型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果。

在上述活动中,全国世协、中国报道杂志社在外文局的领导下,与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山东省枣庄学院以及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建立合作机制,为城市宣传、文化交流、重大活动的推广建立了广阔的平台。

活动结束后,上述机构对于我局及全国世协、中国报道杂志社组织国际交流活动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合作,借助我局独有的外向型、国际化优势,开展对外宣传推广工作。
                                                                                   
  
 责任编辑:柴晶晶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