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委员会

医学会成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做的工作与感受

发布日期:2020-01-27 14:23
  发布时间:2020-01-27 16:22 来源:协会秘书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现不到两周,却在急剧增加,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正值新春佳节之时,我们世界语医学会成员有的在节日值班待命,随时接诊疑似患者,或听从市卫健委、医院的派遣;有的在采购、供应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器材、药物;还有的放弃节假日在收集、编写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材料,向社会宣教。

在中华全国医学世界语医学委员会群内,成员们进行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信息交流,表达了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注,商讨如何身体力行为疫区的防治做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医学委员会发出了“倡议书”,号召大家决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在全协的领导下,真正发挥医学工作者的作用,坚守岗位,恪尽职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积极听从医院、单位的安排,申请报名到一线参加疫情的防治工作;我们还呼吁医学工作者做好示范,少聚会少出门、勤洗手多通风、出门戴好口罩,做好表率;积极主动传播科学防护知识,充分发挥医务人员的专业权威效应;积极相应所在单位或社会的赞助,尽我们一份微薄的力量。

除了上述工作,我们还发挥专业学会的特长,对媒体上发布信息进行梳理、汇总,结合我们身边对该疫病的防治工作,编写了文字的和多媒体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其防治的科普材料,在此谈谈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的感受。

尽管人们还在欢度新春节假,随着疫情的发展,各省市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各医疗机构特别是定点医院取消过节放假,组成了专家组、医疗救护组,全力以赴在准备迎战疫情、支持疫区的防治工作。安徽省45万医护人员在岗待命,上海市首批上海医疗队136人搭乘飞机前往武汉疫区,解放军陆军、海军、空军三所军医大学组成150人的医疗队驰援武汉…。

1月26日,全国多省市出现了众多的确诊病例与疑似病例,仅安徽省确诊15例,疑似1例,主要集中在合肥,合肥市省立医院、安医附院已经接受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集中在合肥的原因可能与其交通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有关。

安徽蚌埠市已出现确诊1例,疑似1例,对此市政府与卫生系统及时发布通报,通报了该患者的行走路线,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所有医院已进行了医疗物质的储备,准备了防护服、防护口罩,消毒剂(75%酒精)等。在街面上,行人寥寥,因全民的防范意识提高,药店里75%酒精,含氯消毒液、口罩等已经脱销,购买不到了。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际上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几乎没有“行内”与“行外”的区别, 各家群里发布的信息非常专业,也权威,人们的科普水平都在提高,在此让我们再次重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并谈谈我们的看法。

谈到流行病学就不能不了解它的传染源、病原体、传播途径、临床症状、感染人群、潜伏期、病死率等。

1、传染源
目前专家公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染源是野生动物!

有的专家意见:水貂;有的专家:蝙蝠;有的专家:麝猫,等等。

当然,还有其他猜测。

2、病原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原体就是新型冠状病毒。根据专家意见:他不同于SARS病毒,但两者在基因组核糖核酸模块方面有85%的相同。

与SARS病毒基因组核糖核酸模块方面有85%的相同性为医学科学工作者抑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提供了一种推论。

3、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已经确认的是呼吸道传播。还有没有其他传播途径,专家们还在调研之中。因此,戴口罩至少是目前有效防范措施之一

4、感染人群
从1月26 日发布的信息,确诊病例最小的15岁,最大的89岁,这主要集中在能自主活动的人群,其中50岁以上的人占一定比例:这符合免疫学理论与中医“正气”学说,他们免疫力下降,“正气”虚衰,因此加强营养与锻炼,扶助“正气”有利于防治。

5、潜伏期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为14天,潜伏期比SARS长,SARS潜伏期为2-7天。

值得关注的是一般的疫病潜伏期是没有传染性,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潜伏期也有传染性,由此看其毒性较强。由于潜伏期较长,增加了疫病进一步扩大传播的速度与风险,有专家认为其传播速度可能为SARS的数倍,所以未来几周有更多病人出现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也就是说较大范围、较大规模、较多人群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能是大概率事件。这将进一步增加个省市的诊疗负荷、医疗压力,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的投入。

此外,潜伏期长增加了及时发现、及时隔离、及时治疗的难度。

6、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容易和普通感冒相混淆,特别是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无发热的特点更容易为人们所忽视。

7、死亡率
从目前(1月26日)的官方数据看全国确诊病例的平均死亡率: 2.80% (1975例,死亡56例);但武汉的较高:4.94%( 1052例,死亡52例),这可能与在初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够、诊治措施或医疗资源等因素等有关。

8、传播速度
据官方统计1月12日—1月20日,全国确诊病例不到300,平均每天不到33例; 1月21日—1月26日,全国确诊病例1975例,每天超过329例,短短的6天增速近十倍。这可能与“潜伏期”长、“潜伏期仍有可能传染”的特点及未能及时发现、有效隔离有关。目前各省市已经采取了减少人员流通与隔离的措施,这将会减缓这种增长,但增长的趋势在近期可能还是大概率事件。

这一切给人们心理、医疗资源与社会资源的使用增加了巨大压力,也增加了人们的恐慌。

这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一个方面,在另一方面我们将会看到:

国家卫健委已组织了国内顶级流行病学专家、病毒专家、临床专家聚集武汉,对该疾病进行全面深入认识,研发生产诊疗试剂、药物,有望在更短的时间里遏制该疾病。

全国许多省市,如北京、上海、安徽等采取了突发重大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一级响应,采取了果断隔离措施,关闭娱乐活动场所、设施、野生动物交易市场,实施交通管制等,有效减少人群流动、聚集,这些都会对延缓该疫病的传播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不仅西医专家聚集武汉,中国知名中医学专家也身临一线,为患者治疗:国家中医药局组织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医专家组成25人的医疗队,赶赴湖北省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疫一线参与防治工作;据北京卫健委主任雷海潮介绍,从北京接诊的病毒感染者较多的地坛医院传来喜讯,从该院最近几例治疗效果来看,采用中西医并重的方法治疗病毒肺炎效果良好,正是在这种中西医并重治疗方案的指导下,北京市最初确诊的一名病情严重的患者今天已经出院;安徽省立医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模式治疗确诊的患者。可以预计他们将发挥中医千百年来治疗瘟疫的成功经验与理论与西医共同有效阻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不仅中国医学专家,曾参与研究SARS病毒的德国顶尖专家Hilgenfeld 博士来到了武汉,加入了这场阻击战,他认为,2003年3月发现的SARS病毒也是冠状病毒,与此次基因组核糖核酸模块比较85%是相同,这意味着,此次病毒有可能对SARS的抑制剂敏感,他表示有信心取得成功。这只是国际医学界通力合作的一个示例。

从目前数据看,目前该疫病的毒性可能低于SARS:SARS的死亡率约1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全国平均死亡率:约2.80%;武汉地区的略高:4.94%(1月26日武汉1052例,死亡52例),这可能与在初期对该疾病的认识不足、诊治措施或医疗资源等因素等有关。

另外,根据医学常识,病毒性疾病都有“自限性”,随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了抗体而使病毒逐渐消亡,只要我们能安全度过它的“自限期”。

因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我们要重视,十分重视,但不要恐慌!

重视:国家应尽国家职能,医护人员应尽医护人员的职责,百姓应注意个人卫生与防范,绝不松懈, 按专家要求认真去做。

不要恐慌: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与定力;守正、扶正(指中医的“正气”),不要乱了方寸,因为“恐伤肾”,“肾为先天之本”,恐慌还会乱了心智,使人们的判断和举措过当,如果群体效仿可能产生“蝴蝶效应”予社会不利,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更不堪重负,甚至崩塌。

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基本防范

根据专家意见:

避免与可疑人群近距离接触,特别是人体各种分泌物:唾液、喷嚏、眼泪、汗液、二便等,它们都可能成为病毒传播的媒介物体。因此,避免群体性活动、近距离接触;

外出戴口罩避免呼吸道感染或传播;

应减少外出就餐、集体就餐,避免可能的消化道的感染或传播;

出外避免身体、衣物与公共设施或物品的接触,特别是手与商店门把手、门帘等的接触,以防治感染或传播;外出回来应洗好手,做好身体、衣物消毒,室内经常通风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毒不耐摄氏56度以上的温度(30分钟),对乙醚、75%乙醇、84等含氯的消毒剂敏感,可以考虑这些方式消毒;
加强营养,强身健体,扶助正气。

上述的“避免”是假设曾有该病毒携带者(包括潜伏期)出现或接触过现场,且在“有效时间内”。

疾病在变化,医学在发展,两者永远在博弈、抗争中,让我们相信人定胜天,在国家全力支持下我们一定会在这场阻击疫病的大战恶战中取得全面胜利。

让我们重视它,十分重视,但不要恐慌!

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医学委员会
2010年1月26日
                                                                                   
  
 责任编辑:柴晶晶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